2010年4月19日 星期一

淺談戰區88

今早網友S在twitter說起漫畫版戰區88,便順便討論了當中的劇情。雖然我也看了整套戰區88漫畫,但因為年代久遠,結果很多細節都記了,只記得最開始一部分劇情及最後的結局。不過說來奇怪話雖忘記了,但仍然可以吹到不少內容。因為討論量不少的關係,我便將當中細節以blog形式記下來。當然內容我沒有嚴格考證過,當中若果有甚麼錯漏的話,歡迎指正(尤其現代戰鬥機方面,有高人看到的話請指教)。

首先說說結局,其實個人不太滿意漫畫版的「夢結局」,強行讓風間失憶最後返回日本,感覺上風間那段戎馬經歷就像「夢」一樣抹掉,當沒有事發生過。而另一位友人O指出,對於風間而言,要讓他得到解脫只有失憶這個方法。基本上這個看法我是認同,個人認為風間的在無法融入一般社會的情況下,下場只有兩個,一就是失憶,完全忘掉戰場痛苦;二是繼續馳騁沙場,直到有一天被敵機擊落斃命。以風間的人生角度去看,失憶的結局無疑對他比較幸福(當然潛在戰後創傷甚麼的就不在此說了),但在戲劇的角度去看,戰死沙場感覺會比較完整,總覺得失去記憶有種苟且偷生的感覺。當然以上的都是個人感觀,喜歡那一方每人意見會不一樣。以此樣的論調我是比較喜歡舊OVA的重返戰場OPEN END,沒有再寫他後怎麼樣(詳細的我不太記得了,因為舊OVA實際上我只是看過最尾一集,而且故事可能只是寫到漫畫途中,之後沒再推出續作繼續下去,如果有看過的人不妨告訴我)。

接著才談談內容(笑)。我太久沒有看忘記了中間說甚麼,但開頭幾集有些場面頗深刻,像一開始風間被神崎出賣做戰機傭兵、風間戰機墜毀由沙漠步行返基地、同伴受傷失去視覺,忍痛把同他擊落等,相對於各款戰機及空戰畫面,人性面才是這套作品強的地方。另外整套作品都很強調傭兵生活是何等地獄,今日不知明日事。今日你看到身邊的同伴被敵機擊落、因為買了次貨而出意外,明天你就可能發生同樣的事情。想快些儲錢解僱傭合約鋌而走險買次貨,誰知剛巧就出事等等。面對一日復一日與死亡相伴的戰鬥,同伴一個一個地被拉進鬼門關,即使技術有多好,克服不到心理一關仍然是死路一條。當然不能不否認我們的主角風間真的很命硬,不單墜機那刻沒跌進鬼門關,就連被困在沙漠仍然返得到去基地,看來連死神也不收他呢!而他亦是同時換機最多的角色,詳細我已不太記得,翻查一下WIKI,他是坐過F-8、F-5E、F-4、F/A-18大皇蜂、F-4Phamtom、F-20虎鯊、X-29 Grumman等戰鬥機。附帶一提,在街機遊戲中,他的坐機是F-20,而米奇則是F-14雄貓、格雷克則是A-10雷霆II,而超任版則可以買戰鬥機,一開始大家是坐A-8,然後可以購買各款戰機UPGRADE。

來到最後,說說戰區88對之後的影響吧。影響得最明顯的,相信是ACE COMBAT系列了。在88中低空穿插山洞峭壁,突破對方雷達網的場面,幾乎變了AC每集的定番,總有一版一定要求玩者執行這種任務。而傭兵賺錢買新軍備、最後戰機與戰機單挑亦或多或少受這套作品影響(當然也有遊戲性方面設計的考慮,理由比較薄弱)。另外F-20其實全世界只得三部,實際上並沒有投入量產(據聞原因是當時F-16有較先進的電子制御系統,而F-20仍是機械操縱)。其中兩部在試飛時已墜毀,一部還在博物館內展覽,F-20為人所知都是這套漫畫所賜。

X-29跟F-20的情況接近,但這是概念性重於實用性的戰鬥機,基本上軍備搭載量少、續航力不足的情況下是無法量產投入實戰,風間用它上戰場實在有點…說些與作品無關的題外話,X-29的前進翼設計,在當時來說是一個大突破,基於材料和制御困難的關係,即使前進翼早在30年代已經有了概念,但始終無法成型,直到70年代複合素材及電子制御技術出現,X-29才得以誕生。Macross PLUS同M7的YF-19(VF-19),都是參考這款機體而設計。而俄國亦有接近的計畫,成品就是試作機S-37(後來被稱為Su-47,雖然有了正規機種編號,但暫時未見量產)。如果88的故事遲二十年,Su-47有可能成為風間的座駕了(笑)。

2010年4月17日 星期六

因禍得福?

這兩天病病地,今朝遲了起身趕出門,回到公司才發覺……忘了帶notebook火牛!在notebook只得兩三小時續航力下唯有公司電腦工作了。可能真的太久沒用公司電腦關係,一時間使用部分功能時出現問題。結果在向朋友求救下,不但解決了操作問題,而且還發現新的操作方法節省時間,真是因禍得福。今午去看醫生後恢復了不少,明天應該會好得七七八八吧?要趕回落後的進度了!

2010年4月16日 星期五

繼平野綾之後,到高橋智秋?

今天放工到旺角行一趟,吃了這個:

都很久沒有吃了,這隻法式蜂蜜味算幾滋味,不過以個人口味計並不是最好吃那款。不過20元算是頗抵吃吧。


家人平日買東方日報看,這份4月14日的驟眼看沒有甚麼特別,一看風月女郎:


高橋智秋!繼平野綾之後,另一位聲優都登上了東方的風月版。最糟糕的是,報紙上寫她是25歲……人家可是「永遠的23歲」啊!怎也該是23歲吧(笑,若寫她真實年齡的話,那她可變成「熟女」了,縱使熟女也有一定巿場…)
隨文附上平野綾的版本:
http://www.gcforum.org/viewthread.php?tid=135432

跟幾個朋友說過,其實大家都覺得被刊登的問題不是最大,最大問題都是旁邊的打油詩,即刻俗氣很多…

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

15蚊一局鼓機?



其實這都差不多兩個禮拜的事。結他機及鼓機的新一代V7到港。玩過歌曲後都沒有太多特別喜歡,較喜歡的是SANA的ほしふり。難度方面真的比V6新歌難了,鼓方面即使60多LEVEL都有不少怪位及快ROLL,難以COMBO(反而鋼鍊OP「噓」LV72不太難易玩)。結他方面情況也差不多,很多都有一兩堆快PICK,都係難FULL…總結V7的太不有甚麼驚喜,但另一部機卻有點喜出望外!







那就是XG來港!XG可以看成是鼓、結他機的IIDX版本,鼓由原來6個鼓增至9個鼓,加了一個低音鼓,左CYMBAL及左腳踏,使它更像真的一套鼓SET(當然,聽過打真鼓的朋友說,還與真的有一段距離)。而GF則像GUITAR HERO那樣由3粒制變5粒制,而且還加了EFFECTOR腳踏。來本筆者都以為這套XG太難會玩得沒癮,玩過一兩舖後發覺比V7有趣太多了!縱使會重新練過也好,也有想練的動機。而GF那邊同GUITAR HERO分別不大,但腳下的EFFECTOR幾過癮,雖然對成績沒有影響,但可以邊玩邊改聲效,變了遊玩時的聲音演出變化多了(不過可能嘈吵的關係,有些聲效不太有明顯差別),反而這個才是有趣的地方。
較可惜的是15蚊一舖真的貴了點,可能等回落先大煲特煲了。另外,筆者亦聽過V7可能是V系列的最後一代KONAMI打算主力發展XG方面,這次V7同XG同時推出的原因就是以這一代為過渡期,讓玩家慢慢轉投XG的懷抱。但筆者亦擔心,XG機體體積是V系列的2倍,而且入貨價不低,很擔心機舖會因為地方狹少及難收回成本而卻步…不過街機越做越難倒是事實,在家用機性能飛躍之下,看看幾年之後能否維持得住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