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水清的朋友都應該看到,在上篇文章我是沒多提及城巴的。本來想一次過講三間公司,誰知越說越長,結果城巴要到這裡才能說了。
某程度上城巴的編號反映了公司的業務發展。最初她是以非專利線起家,代表路線有來往沙田第一城及九龍塘鐵路站的62R。當時的車隊還很細,因此編號都在十位數以內。直到90年代初從中巴身上奪得部份巴士經營權,車隊急速膨脹,因此需要將車隊編號系統化,因此需要用到三位數字表示,十位數內為非空調巴士,而100系是11米奧林比安單門空調巴士,200系則是同款車型的單門10.3米,300系則是12米單門型號。比較特別的是當年車隊除了有自九巴購入的勝利二型,還有從新加坡購入的利蘭亞特蘭大巴士(俗稱「坡柴」),以應付突然暴漲的車隊要求。勝利二型為數不多,因此編號只是兩位數(由36-45),但「坡柴」這批車則有100輛,因此當時的編號編了600-699。而隨著12米空調奧林比安抵港,車隊編號已由3字頭昇至6字頭,因此這批「坡柴」便要加A字頭,以資識別,亦是城巴歷史中唯一一次使用英文字作車隊編號。
而隨著逐步侵蝕中巴的網絡,城巴車隊日漸壯大,更多不同型號的車款到達香港,因此需要更多的編號去辨分這些巴士,像700系的丹尼士巨龍10.3米,及800系的同型號的12米巴士。由於編號只是以百位數間隔,因此很容易不敷應用。剛才提及到的奧林比安12米便有這個情況,它不單「取代」了那批坡柴的編號,還把編600-699的所有編號用盡,在700系已有巴士使用的情況下,城巴只好借已退役巴士編號使用,結果最後幾部奧林比安的編號是「倒回頭」的324-329。而後來的同型號11米亦有近似情況,這批900系的巴士很快便超越了100部,結果亦很「順利」突破至四位數。不過第一部四位數的車並不是它,而是非專線時代的富豪B10M客運巴士(1266-1275)。
到了1997年低地台時代降臨,巴士的編號已經去到2000多。從這裡可以看到,城巴跟新巴雖然同是使用數字編號,但取向卻很大不同。城巴是隨著年分而慢慢加上去,而新巴則是像圖書索引編號般,把千位數字分好各種不同車款再細分。亦可能是這個因素,在新巴與城巴合併,整理旗下車隊資源時,意外地重疊的編號很少。只有1000-1042是兩間公司同時使用,因此為方便整理,便將城巴那邊的巴士(即奧林比安11米)重編為9000-9042。相比起城巴「699」那時的狼狽情況,這邊真的順利很多了。而合併以後,由於各自使用了不同號碼,車隊編號亦開始不敷應用。就如以上提及的9000系、新世代巴士使用的4000、7000及8000系。上一篇文已提過,現在千位數的1-9已經全部用掉。或許不久的將來,五位數的車隊編號出現在我們眼前。
原來寫一篇的文章,結果「吹」了三大篇出來,寫的期參考了一些資料,腦中裡又湧現了新構思,結果就越寫越多了。以上所寫的只是其中一些皮毛,對編號研究很有興趣的人,大可以走上各大巴士FORUM、資料庫及WIKI參考一下。這裡有些資料亦可能是我記憶有誤而出錯,倘若有這種情況,煩情各位出來指正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